夏天,我和家人从云南出发,跟随游牧研学团来到阿尔泰山脚下的江布塔斯村,寄居在别库和库拉西夫妇一家,住在牧民家里体验游牧文化,点点滴滴,真实而又生动。
男主人别库和女主人库拉西和阿帕(别库的妈妈,阿帕是哈萨克语妈妈的意思)住在一起,有一儿一女,女儿巴衣安快上高二了,别库的妹妹古丽努尔和她的女儿阿斯莱也来帮忙接待我们,阿斯莱才五年级,长得又高又俊,和我很投缘,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对他们生活点滴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这两个女孩儿。

夏天,这里的白天特别长,早晨六点天就亮了,晚上十点太阳才拖拖拉拉下山,库拉西早早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牵出小牛吃奶,然后挤牛奶,新鲜的牛奶特别好喝,除了用来煮每日必备的奶茶之外,可以打酥油,打完酥油做奶疙瘩,奶豆腐……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是牧民们最常规的食物。牛粪是生火的主要燃料,挤完牛奶就要捡上两大桶准备做饭。抹上酥油的烤馕、汤饭是我喜欢的美味。

牧民的生活很辛苦,打酥油、做奶疙瘩这些日常的劳作都非常耗时耗力,更别说逐草而居的迁徙,所以阿帕腰痛腿痛,大概都是年轻时劳作留下的病根。深深敬佩牧民的勤劳和坚韧,同时也羡慕他们能与天地自然如此接近。

这个季节牧民们的主要劳动是打草,为牛羊过冬储备食物,在三道海子牧场,牛、羊、马、骆驼随处可见,就像没有主人,长得都差不多,好奇主人是如何认清谁是谁的,但据说牲畜就像自己孩子一样,从不会认错。牛羊九月从夏牧场回到定居点(冬窝子),在这里度过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漫长冬天。

别库家前面有一个水库,阿斯莱说是那是海,以水库为中心形成的湿地只有动物能进,保护得很好;后面是一座山,看着不高但永远登不到顶,因为翻过一座还有一座,一山更比一山高。我和巴依安和阿斯莱下山的时候看夕阳落下,很美;好多条小溪顺着山脊流淌,是山顶的雪融化汇聚而成,牧民们过去就喝这水,因此有个忌讳是小孩子不能往溪水里撒尿。
我说我喜欢大自然,巴依安和阿斯莱就给我起了一个哈萨克名字叫加孜伊拉,大概有美好的意思,还把名字刻在了山上的石头上,感受到被深深祝福。
印象最深的是离开前那晚,库拉西弹起冬不拉为我们唱了两首关于家乡的歌,俨然从一个辛劳的家庭妇女变成了艺术家,让我想起来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哈萨克牧民说的那句“再苦的日子也要闪亮地过”,这大概就是在真实生活中的最好诠释。

这里月亮很亮,星星很多,还非常幸运地和英仙座流星雨相逢,我对着流星许下愿望,愿阿帕身体健康,愿这个淳朴真诚的哈萨克家庭越来越好,愿这一切只是个开始,愿我们还能再次遇见。
文、图:张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