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瓦是村里一位年轻人,很有头脑,话不多但句句在理。在哈萨克族聚居的牧区工作,我这个对当地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的人,常常有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这种时候我喜欢问玛尔瓦,他总是眯着眼睛,一字一句慢悠悠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每每让焦虑的我平静下来。
一次,我带外地来的朋友在村民家作客,朋友想去水库边的山上看看,玛尔瓦自告奋勇开车带我们去。他握好方向盘,发动了车子。我习惯性地看着手表,边计算着时间边对玛尔瓦说:“咱们现在出发,半个小时后赶到水库,12点准时回来吃饭。”
话音刚落,就感觉玛尔瓦的神情有点异样,像看着一个无药可救的人:“杨老师,我不能答应你几点到哪。”
“为什么?”我有点意外,出门在外,把每件事计划好,保证效率,难道有什么问题?
他慢条斯理地说:“爷爷告诉我,我们哈萨克族有个说法,做事情的时候,特别是出门在路上,不能很肯定地说几点钟能赶到。因为你不知道天会不会下雨,路会不会被水冲断,路上会不会发生其他事。老天爷都不能保证,你怎么能保证?难道你比老天爷还厉害?!”
玛尔瓦把着方向盘,瞅了我一眼,怕我没明白,又解释道:“我不能答应你几点能到哪,好像自己很伟大,能克服一切一样。如果我爷爷 知道我这样答应你了,他会觉得这是不好的。”他顿了顿,补了一句:“但是,现在的人不怎么知道这个了。”说完,咧着嘴笑了笑。
我不知怎么回应他。在向全知、全能努力进发的路上,我早已习惯了完美的整体设计、周密计算的成本和收益、精确到分秒的计划……。当我用现代人崇尚的理性武装自己,希望摆脱无知,征服那些不确定性的时候,玛尔瓦已经从爷爷那里知道,这只是一种妄想。
我似乎听到传统社会的智慧回声,同时又在现代社会的路口徘徊。自然和人类、传统和现代、规律和偶然、知识和艺术,有知和无知……此刻统统挤到了脑子里。
理性是被夸大和滥用了吗?可是,能和理性抗衡的又是什么呢?
我的脑子还是有点乱,嘴早已跟不上脑子,说不出啥,只能转头望向窗外,任凭我一直无视的那些东西和风一起冲过来。
那天,路上遇到一个陡坡,车使劲爬了几次,好歹上去了。我们爬上山顶随意溜达了一圈,外地朋友俯瞰了水库全貌,我还给大家拍了满意的照片,一路上我再没看过表。回到住宿的牧民家,按计划的时间,饭快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