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2024年度工作报告

2024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让新疆作家李娟笔下20多年前的阿勒泰生动再现,让更多人的目光投向阿勒泰草原,投向草原上的人们。离开文学艺术的诗意回到今天的现实,因为纬度高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强,1961年以来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阿尔泰山有效降水减少,干旱趋势明显,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正在影响着牧民熟悉的一切。

 

作为一家新疆的环保组织,我们致力于以乡土生态文化为工具,来回应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给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在阿勒泰工作的七年间,我们和牧区的人们一起,积极培养社区骨干,挖掘乡土知识,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发展多元可持续生计。2024年进入第八年,我们的目光开始从牧民生计问题的表象,投向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对湿地(草场)生态问题形成的复杂性有了更多认识。

 

  • 针对湿地(草场)退化问题刨根问底

气候变化对牧业生计可持续的影响有哪些?湿地(草场)退化的原因是什么?过度放牧成因是什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到退化区域实地观察,与牧民、村干部、乡干部、护林员等不同群体进行座谈交流,和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阿山局青河分局专题研讨,160多人参与其中。大家谈到保护现状,过度放牧、面临消失的常见牧草种类、夏牧场牛羊提前下山等等现象,分析了人口增长、就业能力、载畜量监测、转场方案执行等影响因素,反省了草原奖补政策带来的问题。

 

通过不同形式的调研和信息整理,获得的大量信息汇集到了这个问题链条:“谁?因为什么行为?带来了什么结果”。初步梳理出四大类八个系列三十一个问题成因,包括气候变化、植被退化、政策落实、封育措施、畜牧产业、牧民生计、家庭支出、农区牲畜管理、代牧、偷牧、放牧管理,牲畜数量监管、牧民主体性发挥等,涵盖生态、政治、经济、技术、管理、民生、文化等诸多方面,让我们看到各个因素之间彼此作用此消彼长的关系,认识到牧区植被退化成因的复杂性。

 

对复杂性的这些新发现不断提醒我们,要回应湿地(草场)退化问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问题,在干预行动的设计上要更有意识和针对性,尊重在地智慧,更多调动社区力量参与。

 

  • 感知、认识气候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采取响应行动

2月,我们与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查干郭勒乡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世界湿地日”生态文明建设暨社区共管总结会,查干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萨尔布拉克村和江布塔斯村近100人参加,通过生态知识宣讲、互动抢答、传统生态文化展示等形式,倡导认识湿地作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让牧区群众更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初步整理出“传统游牧月历”,邀请村民和护林员对照过去和现在每个月中环境的不同,感知气候、草及牧民与野生动植物互动状态的前后变化。

 

9月起,新浪扬帆公益支持村民走进查干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担任老师,与学校共同开展“刺绣进校园”第二课堂,学生在绘画和刺绣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与大自然的关系,新浪扬帆公益还给学校捐赠了1.3万元的美术手工材料。丝路自然教育平台为江布塔斯村儿童捐赠了10盒《小鸟集合啦》自然游戏工具包。

 

 

5-10月,在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恒星伙伴计划”支持下,我们和哈巴河县阿克布拉克村两委组织党员、绿化积极分子、老人、妇女、大中小学生开展气候变化对村庄带来影响的分享交流活动,共128人参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了洪水冲击沟实地调查、文娱活动、专题讨论、红松适应性试种等不同形式,把气候变化议题融入其中。大家通过分享交流各自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了解了彼此的感受,对气候变化给整个村庄带来的影响有了较完整的认知。我们还与村委会共同制定《阿克布拉克村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行动预案》,采购极端天气应急响应工具,村民群发布天气信息,梳理形成了《阿尔泰山牧业社区应对气候风险乡土知识手册》的初步框架。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杨雯、苏冰哲、张赵溪三位同学,在项目地进行气候变化风险调研,形成了《阿克布拉克村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调研报告》,对气候变化数据进行的整理,为群众对气候变化的感官认知提供了数据支撑。

 

 

  • 发展多元生计 ,增强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韧性,36户家庭受益

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的支持下,我们与新疆博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永续动力城乡社区服务中心、青河遨游旅游开发投资公司合作,接待8批91位客人,开展了12次游牧文化体验活动,36户家庭参与,经济收益7.1万元。

 

截至2024年8月,村集体的社区发展基金累计收入8899.59元。基本确立了体验内容设计、活动流程、收入管理、利益共享的多元生计可持续发展机制,让社区看到了在地生态文化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 传统手作黑肥皂获得县乡文旅部门和公益品牌支持

作为可持续生计产品的代表,传统手作黑肥皂的资源撬动作用持续发挥,查干郭勒乡政府免费为村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提供“黑肥皂工坊”场地支持。青河县文旅局推介“蒙泰依们和她们的黑肥皂”入驻青河县百草馆,带到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第十八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让“蒙泰依们和她们的黑肥皂”的环保公益特性、中草药性、原生态、纯手工被更多人熟知。

 

新浪扬帆公益生活品牌店、阿勒泰礼物青河店给予代销合作支持。我们与乌鲁木齐物流平台合作建立仓库,与村委会制定发货流程,让发货成本大大降低。2024年,通过线下体验、线上销售,黑肥皂共卖出292块,共18位妇女参与制作,收入1.2万多元。

 

  • 92位传承人:见识、能力和自信心不断提升

截至2024年,村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的家庭达86户,占全村常住户的38.5%,92人确认为“传统文化传承人”,大家愿意为挖掘利用乡土生态知识、发展生态旅游减少过度放牧、保护草场作出行动。为发挥传承人主动性,我们组织“游牧文化家庭体验工具材料申请评选会”,16位传承人报名并获得村委会评审通过,将在2025年获得相应的材料和工具支持。

 

在对草场恢复的大目标有了共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村民小组开展乡土知识经验、生态旅游接待、生计产品开发等学习交流活动共31次,共74人参加。新增5个游牧文化体验主题,包括土法烤馕、传统羊髀石游戏、牧道徒步体验、刺绣和“七个石头”传统吉祥物制作。 我们与两河源保护区三道海子管护所一起考察生态徒步线路,设计了“护林员的一天”体验活动。

 

我们还组织村委委员、村民骨干共11人,先后前往乌鲁木齐、内蒙古,学习文创产品开发,交流团结互助发展集体经济经验,与新疆艺术学院师生座谈,向40多位师生宣传家乡传统手工艺,提升了传承人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自信心,学习后回到村里,大家利用羊皮、牛骨等材料设计制作新的手工艺产品也获得了游客的认可。

 

  • “草场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就是村委会的工作

在“村两委+村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的管理架构下,江布塔斯村两委成员有的主持草场退化成因分析村民讨论,有的挨家挨户收集公共空间老物件,有的手把手教村民填写接待游客的记账表,有的主持线上培训会议给村民讲如何下载App,村集体组织协调和宣传动员的作用增强,用他们的话说:“这些就是村委会的工作”。

 

活动过程中,村两委在信息共享和收入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公开、透明,档案资料整理更加熟练及时,社区发展基金收支和黑肥皂收卖记录持续更新和公示。

 

  •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持续发力

2024年,我们与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建的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持续发力,在新大项目负责人林芳菲老师的积极推进下,有8名学生到实习基地锻炼,加娜提·娥里亚思等同学的《化牧为睦:发展性社会工作助力新疆牧区可持续生计转型的实践探索》获得第一届西北社会工作案例大赛二等奖,黄倩倩同学的《牧区可持续生计探索——以江布塔斯村为例》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记录乡土中国”民俗文化社会调查征文大赛优秀奖。

 

为增强对实习基地和执行团队的支持力度,新大项目组及督导团队邀请广州市深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黄亚军老师来疆督导,帮助梳理生计策略框架、社区合作动力、村民组织培育及返乡青年和示范户培养,还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园林系王翊加老师给村民分享河北农村妇女小组生计产品开发经验。除了线下督导,还继续邀请督导团队有针对性地为我们组织“牧区集体经济和生态保护”主题的线上学习。

 

  • 公共空间也像刚开始的小家庭一样,我们给东西,把家弄出来。”

6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HEMBA22级1班的同学分两次从上海到查干郭勒乡,开启了“生态乡村振兴计划”,由乡政府提供行政支持,中欧商学院提供硬件部分的资金支持,共同打造村里的公共空间,还给村里捐赠图书956本、衣服155件。

 

我们组织了两场夏令营, 62个孩子围绕“如何装饰我们的公共空间”主题,将公共空间展示内容进行创意手工制作。结营仪式上,孩子们以故事、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了空间布置的想法。根据孩子们的设想,我们向村民征集游牧老物件,得到积极响应,19户家庭共捐赠了 60余件老物件。大家都说:“公共空间是为了传承文化,给别人展示我们传统的东西。看完以后留下好印象,支持我们的传统。”

 

  • 团队能力建设支持

2024年,我们很荣幸成为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支持的“劲草伙伴”,在组织发展的成长期得到劲草导师的指导,明晰组织战略定位,探索可持续业务模式。8—9月,劲草导师李阿坤、诸昳、施施乐、田犎、张金鹏、劲草项目组房璇,和北京市公鸣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周俞君、杨子羿等分两批来疆探访,带领团队进行组织战略研讨、环保组织案例学习、交流实地走访发现,并与阿拉善see丝路项目中心座谈。在项目组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组织回应的问题、策略和现有业务体系化的初步梳理。

 

在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恒星伙伴计划”的持续支持下,机构顺利完成三年培育,成为“恒星伙伴”首届毕业学员。在“恒星同学共创基金”支持下,前往四川仪陇乡村发展协会,学习乡村扶贫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在农村的探索经验。参加了由广西美境自然和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办的“2024 年中国关键生态系统区域社区保护地研讨会”,增加了对社区保护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上的价值的认识。

 

在北京市近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正荣公益基金会发起的“行知计划”支持下,团队成员参加了“探索撬动社区的力量”的社会工作实务研习营,参访青州大福地社区等地,学习实践案例,对如何以文化为抓手撬动社区力量有了更多理解。在甘肃天水市陇右环境保育协会的支持下,和西北地区农村社区开展工作的伙伴实地交流,进一步感受到在西北农村进行社区发展工作探索的价值。2024年末,我们加入了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期待和更多同行交流学习。

 

  • 公众传播

2024年,机构微信公众号粉丝1691人,发布9篇文章,累计阅读量1830人次。微博共发布14篇博文,平均浏览量6600多人次。《新疆日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微信公众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官方网站、法治网、天山网、新疆大学MSW教育中心微信公众号、青河好地方App等,对我们的工作都进行了报道。

 

  • 问题和挑战

我们工作的阿尔泰山的三道海子湿地,既是湿地又是牧场,生态退化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始终和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粘合在一起。通过对问题成因的进一步挖掘,我们意识到,单靠多元生计这一种干预手段无法有效回应湿地退化问题,那么加入其他哪些干预手段,怎样加入,对我们是很大挑战。后续行动中,如何找准我们的位置,让社区不仅知道“做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做”,更有意识地发现和分析问题,拓展有效行动的思路和策略,都是2025年起需要关注的。

 

2024已去,世界依然充斥冲突和危机,也许我们不能选择做什么,至少可以选择不做什么。只要我们还有选择,还是会相信微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