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关于江布塔斯村的七个长镜头

“如果错过了阿勒泰,就错过了整个四季。”

——《我的阿勒泰》李娟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查干郭勒乡江布塔斯村。

 

这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哈萨克族牧业村,保留着浓厚的草原游牧的传统习俗。在地图上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点,但是在这方圆5200亩青青草场中蕴含着991个独特有趣的灵魂。

 

有幸,2022年8月初,我们一行人抵达了这里,开启了一段14天的旅程:接受志愿者培训、和孩子们度过7天的牧区夏令营,还有50公里的徒步。回京后,经历了军训、新生入学等各种繁忙,时隔半个月,再安静下来写个总结,江布塔斯村的每一天仍历历在目……

 

 

镜头1:生态名

四面环山,天空湛蓝、云彩低垂、牛羊恣意散步、大坨大坨的牛粪随处可见。安静平和的院里一排排向日葵、大葱花竞相开着,两处白色毡房像是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女主人温和又热情把我们引到屋里。我也学会了第一个哈语:“加克斯!”(您好!)

 

晚上所有志愿者围在教室做了一轮的介绍,需要每个人起个生态名,当时非常不理解,好好的为啥要起个生态名,难道是为了要扣紧“生态远征”这个主题吗?

 

直到我们开始带营时,才知道,当地孩子们如果没有生态名,我们估计只能“喂”“嘿”“那个”的打招呼了。他们的名字也太长了,即便告诉我了,我也记不住。好在有生态名,让我记得我们的营员里这些可爱的面庞:靠谱的队长馕、懂事的珍珠、暖心的宅哥、调皮的房子、稳重的满月、机灵的小马、粗中有细的向日葵、博学的山茶。还有把握小组大原则大方向大边界,配合默契,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栗子姐姐。

 

镜头2 :小组出道 

 

向日葵缓缓低下头,随着微风轻轻拂动。

毡房内——

“那咱们的组名是啥?”

“栗大豚儿!栗大豚儿!”

“……口号呢?”

“栗大豚儿!栗大豚儿!”

“宅哥”立马竖起眉毛用着蹩脚的普通话改口喊道:

“乐观团结 栗大豚儿!!!”

……是挺乐观。

 

看着他们这么执着,揪着“栗大豚儿”这仨字儿不放,我和栗子生无可恋的面面相觑。

 

行吧,栗大豚儿就栗大豚儿,栗大豚儿组合就是这样如此草率地出道了。

 

这是时隔四年后,我再次参加青年远征,上一次是在贵州,跟随妈妈前往,更多的新奇,对我也没啥要求,那时的我和当地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但这次不同,作为青少年组的志愿者,有了任务,也有了责任。虽说我比最大的营员也没大出几岁,但发现当被叫一声“老师”后,立刻收敛了自己散漫和神游,开始各种操心。

 

镜头3:  好酸……栓Q

午后,孩子们蹦跶着到了珍珠家的园子里。穿过险些长过膝盖的大片大片的草丛。蓝晶晶的小蝴蝶缓缓飞到沙棘树下的群花中。

 

这时,无时无刻不在作妖的“房子”和“宅哥”捡起一坨“翔”,忽悠我说这是巧克力。我无奈道:“我还是读过书的……”

 

看孩儿们抱着树枝大口地嚼着沙棘,仿佛品尝到了世上最美味的珍馐。栗子和我兴致勃勃地拿起孩子送到眼前的沙棘也学着她们大口地吃起来——整个痛苦面具:好酸,好酸…栓Q~~~

 

在这里,他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作为外来者,我们更多是在他们带领下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特色。当然这不包含打架,已经不止一次发现他们一着急就开始“干架”,一干架就开始疯狂输出哈语,我和栗子听了就是一个懵接一个懵。

 

尤其当一个营员举报另一个营员说脏话,另一个营员说我没说时,我们只能各打50大板,都进行批评教育。没想到他们自己竟然拿了张大纸写上了标语:“不打架不说脏话,要讲普通话……”贴在毡房的挂壁上,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约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镜头4:绣娘,乃奇女子也

栅栏里边繁花似锦,安静的平房,低矮的台阶,恬淡平和的让人不禁放缓了呼吸。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绣娘家的印象。

 

绣娘高高瘦瘦,裹着头巾,温和的相貌拉近我们的距离。一进屋,便看到了三台缝纫机在桌子、床上工作着,到处铺了很多精美花纹布料图案,稍有不慎便容易踩到精美的毛毡垫。各种颜色的线轴遍布,羊角纹、天鹅纹……

 

 

绣娘娓娓道来地介绍着她的作品——被她的手艺狠狠折服了一番。

 

哈萨克有句谚语:“歌谣和骏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刺绣是哈萨克人心中放飞的理想。”绣娘是个要强的女子,也是经历过一些苦难的人,但是在她脸上却看不出分毫,每次见到她都穿着得体的衣服,说话也是慢声细语。虽然我们需要用翻译来沟通,但是她从来不见其慌张和焦灼,就如同她绣的出的绣品娴雅端庄,而又给人格外的宁静。

 

 

 

 

镜头5:长亭外 说再见

栗子和我说好了,一定要笑着和大家告别。摄影展和汇报演出结束时,我们还都笑呵呵的,到了小亭里,“宅哥”虽然笑盈盈地说着各种笑话,可是我咋看见他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煽动。在他表情的一再强忍之下,大家就都有些憋不住了。

 

 

也许告别是一个人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也许在一次次告别中,我们才学会长大。发现“宅哥”“葵哥”“房子”不是那种瞎闹腾瞎张罗的娃是什么时候呢…?

 

应该是下山时故意放慢速度等龟速前进的我们俩吧,或者是默默捡着树枝一言不发地完成着安排的任务,要不就是拿着胶枪上下摆弄制作画框的专心致志……

 

能干的队长娜孜叶尔克有着很标致的哈萨克族长相:一双漂亮的眼睛,一对视就会掉进灰蓝的漩涡中,金灰色的卷发在浪尖飞舞。她喜欢跳舞,在亭子里灵活地跳《这条街最靓的崽》嗨翻全场,看到违反纪律的淘气包直接动手制裁,通情达理(确信),结营那天她红着眼睛抱的十分用力。

 

晚间,她弹奏冬不拉,黄昏穿过她的发梢,光芒万丈。

……

 

“栗大豚儿”组的每一个营员一定是我这个夏天里最闪光的记忆。

 

镜头6:最完美的CP

“再加点榨菜呗!”

“成!”

在徒步路上,不知道怎么滴,馕饼和榨菜就是最完美的cp!(当然还有丁季cp)如果能再吃上一碗热呼呼的西红柿面汤,简直就是米其林餐厅也比不了的美味!

为了省水,我们可以将手搭成通天塔来洗涤。

木棍一下一下杵在盘山路上,与四年前的贵州山路上声音慢慢重合。

四周寂寥又连绵起伏的山脉的不断在脚下退后,又不断在眼前伏起。

 

海拔3000多米的寒冷,那触手可摘的云彩,那俯瞰三道海子的壮阔……那一时的满足感让我在登顶那一刻觉得这50公里的腿疼脚疼不洗头不洗澡的三天格外的值。

 

如果问我这次徒步与上次的有何不同,我会不假思索地说:“这次西瓜比上次贵州甜好多!”

 

欢乐之余还有腿疼,季叔叔的按摩手艺以后参加活动的男丁一定要报个班学学!那叫一个专业(血泪史)!

 

镜头7:夜奔

这是怎样的一个生死时速,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妈妈已经收拾好了行李,我还不知道要去哪里,已经奔往青河县城。

 

在半夜青河的县城,我们返回江村也走不出青河县城的刹那(因口罩原因),我才慢慢地有了真实感,有了点逃离的感觉。幸好栗子的眼泪及时流下让我们顺利冲了出去。

 

 

妈妈说这么美的江村和这么好的新疆,真不想用逃离。

 

丁谷说他欠大家一个正式的结营仪式——这次是真没来得及好好告别了,15岁的生日就在这个辗转多趟的车上度过了,期间吃了两碗长寿面(拉面和方便面)。

 

 

在去往山西的火车上,想起了一起共度了半个月的每位志愿者和伙伴:

 

能吃苦、包容度高、很能hold住全场又很会发现别人优点的丁谷(熟人局);

暖心脾气好、爱帮忙、爱提问爱学习、和丁谷配合默契又爱看“猿粪”的季老师;

判断力强、勇往无前又非常有镜头感和控场能力的杜鹃姐;

隐忍、坚强、体格好又善于自我批评、关键时刻有爆发力的远远姐;

自信、好玩有趣又机智冷静、心态好、爱洗澡的栗子姐;

漂亮、手巧、有艺术气息又喜欢小动物的蟠桃;

热情开朗、喜欢观星、满是内秀的押韵小天才烤鸭;

从不拉踩、比烤鸭还要炙热存在的梅子阿姨;

大大眼睛、给我们带来了好吃的芒果干和菠萝干却只能相约下次的海聪姐;

身材高挑、哈语翻译自如、永远笑咪咪而且怎么晒也晒不黑的美女加加;

像光辉一样存在,照在我身上暖融融的曙辉老师;

做事严谨、周到又沉着内敛的红梅老师;

成熟稳重、善于沟通的达老师;

当然,还有15天全程陪伴,和我一起体验项目、完成50KM徒步目标、永远给我鼓励给我支持,送了我这份15岁成长大礼的李女士——我亲爱的妈妈;

这个夏天里,我们这些微微又鲜活的个体,相聚又分离,在我15岁的季节里留下了这么多悠长又晴朗的回忆。

 

爱江村,爱大家。

 

(作者邵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