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疆山水2022年度工作报告

2022年8月起,近四个月的疫情隔离,11月下旬我们在阿勒泰的项目村又遇寒潮暴雪,12月,团队同事们和村民、工作伙伴相继感染新冠病毒病倒。面对天灾人祸,我们和项目村的群众、基层政府、工作伙伴们、社会爱心人士一起还是挺过来了。虽然工作进度受到很大影响,但在共同面对困难的日子里,所有人的心贴近了,我们对“重拾在地传统智慧,看到生态文化价值,再建人地和谐关系”的组织使命也有了进一步的行动解读。

组建学校儿童环保社团
         为更好发挥儿童群体传承生态文化的力量,3月至8月,在新疆野保协会、查干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查干郭勒乡党委、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织全校班主任老师讨论制定了儿童参与家乡生态文化传承的工作计划,学校德育专干柯杰老师具体实施,结合第二课堂,在全校13个班级开展主题为“我的家乡美在哪”环境教育宣传,在此基础上招募学生,组建了一支29人的儿童环保社团。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家乡环境,讨论制定环保公约,开始了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行动。
        学生巴合朱力说:“三道海子牧场,太阳、高山、草地、花朵、万物复苏,这是春天的一幅画,所以我觉得家乡的春天很美。”
儿童环保社团调查传统自然游戏
        让儿童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参与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应从孩子最常见的事物开始,向他们身边的牧人们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土智慧。我们组织儿童环保社团开展自然游戏小调查,通过询问长辈和两次同伴分享,孩子们了解到“白色的树、蓝色的树”和“打髀石”两个传统自然游戏背后所包涵的生态智慧和传统文化。为更好推进儿童参与,我们梳理出机构的《儿童参与工作大纲》,并运用到儿童环境教育的活动中。
        查干郭勒乡牧业寄宿学校校长巴合提别克说:“项目活动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契合,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再让学生调动家长也参与进来,家校协同,共同为查干乡的美好生态环境行动。”
 
儿童环保社团和内地孩子分享牧区生活
         7月,我们的合作伙伴新疆博大自然组织北京等地的亲子家庭37人来到江布塔斯村,享用牧民传统食物的同时,体验餐前洗手礼、祝福礼和用餐礼仪。儿童环保社团的自然游戏“白色的树,蓝色的树”成为一个特别的活动内容,两地的孩子们通过游戏,学习到哈萨克人对白色和蓝色偏爱是因为那是自然的颜色,游戏的对抗环节体现的则是牧人向扎根深土的森林、向大自然学习的道理。篝火晚会上,村民和环保社团的孩子一起给客人们示范哈萨克传统舞蹈黑走马、萨玛舞。新疆博大自然给环保社团的孩子们特别赠送了《鸟类识别手册》,孩子们也准备了象征善良、温和的羊髀石作为交换礼物。
儿童生态文化影像记录夏令营
          8月,我们联合YE青年远征,组织了13位疆内外志愿者,在江布塔斯村开展了7天的儿童影像夏令营,35名儿童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以“我的家乡美在哪”为主题,2-3人一台相机,拍下1284张照片,内容包括野生动物、牲畜、植物、溪水、村庄环境、饮食、人物等。走访了11户家庭,采访了21位长辈,了解照片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故事,通过长辈的讲述了解村庄发生的变化,及游牧记忆里牧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孩子们讲自己的一张张照片故事时,引出一段段记忆:一段被河水冲刷后岩石层叠的河道、伸长脖子“偷”吃沙棘的骆驼、小河边放牛的孩子、一块倒下的大石头、一个小水坑、孤独的石磨盘,或者是一个牛粪的储藏空间、打草季拖拉机上满载的草垛等,虽然孩子还不能完整清楚的表达照片背后所传递的四季游牧草原、牲畜和人共生的理念,但牧区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生态文化的传承已通过照片和孩子们的分享展露无疑。
        学生吉别克说:“参加夏令营我最喜欢拍照,拿相机拍了牛、羊、马和老鹰,动物太有意思了,我在树林看到了兔子,跑得特别快没拍着,村里的动物没山上的多。每天和朋友一起讨论、玩游戏很开心。”
江布塔斯村生态文化展
         为展示儿童探索家乡生态文化的成果,我们和YE青年远征、新疆野保协会、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查干郭勒乡党委、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青河分局、青河县遨游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在村里举办了一场生态文化展,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手工制作照片相框、展示照片故事、手绘石头画、设计排练生态文化情景剧等,家长、村民、支持单位共60人参加了展览。孩子们精心挑选了60张照片,为爸爸妈妈和村里的长辈讲述背后的故事和他们心目中的美丽家乡,情景剧《江布塔斯村的童年时光》、《快乐的江布塔斯村人》、《没有篮球架的篮球场》,还有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哈萨克歌曲《一个孩子》,都是对传统文化充满童趣的展示,也是爱家乡最真挚的表达。
      学生努尔江说:“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生态文化主题活动,三年级时第一次参加,和内地小朋友一起玩很开心。还有2021年暑假和志愿者老师一起去探索家乡的黑肥皂,真的让我印象深刻。今年我被选为展览的主持人,家里打草很忙,但妈妈早早起来帮我打扮,骑摩托车送我到现场看我们的展览。”
长辈积极参与生态文化传承
       在牧区,一代代牧人是通过生活生产的实践学习生态保护的乡土知识。现在,我们和野保协会、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青河林管分局、江布塔斯村两委共同举办“小手拉大手儿童环境教育”活动,村里长辈发挥了带头作用,为孩子讲自然传统,孩子从长辈的故事中了解到传统生态文化。除此之外,村里的长辈积极配合儿童生态文化小调查,并为生态文化传承出谋划策:蒙泰依欢迎环保社团的孩子来家里听黑肥皂故事;齐合孜建议说,给孩子们教跳《熊之舞》时,和孩子都穿上服装效果更好;巴丁也报名请外地客人和她一起上山擀羊毡。
村里长辈阿恒别克说:“在我们哈萨克族的传统中,对儿童进行环保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要,我们也一直在做,不拔青草、不破坏鸟窝鸟蛋、不捕猎野生动物,这些都是传下来的环保教育。现在学校也在开展森林防火、保护草地、保护野生动物等教育,孩子们如果不知道这些传统的话应该在家里问长辈、在学校问老师,从学校知道的环保知识再带到家里,和父母一起学习,让每个孩子都学习、发扬。”
 
合并村民小组,保证信息分享同步
         为了更聚焦生态文化传承,提高村民小组的沟通效率,保证信息分享同步,在前几年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村民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合并了妇女黑肥皂手作小组、家庭旅馆小组、社区导游小组等多个小组,同时纳入家庭博物馆、家庭刺绣体验工坊、熊之舞传承人等社区骨干,以继承和保护家乡生态文化为目标,组合成了一个村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成员共91人,方便了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活动开展。
村民生态文化培训、交流
        7月,我们联合江布塔斯村委会举办了系列培训,围绕生态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江布塔斯村为什么和如何发展以生态文化传承和体验为主的生态旅游。通过社区骨干和生态文化传承人交流培训,丰富和完善了牧区生活、黑肥皂、熊之舞和传统刺绣背后的传统生态文化故事。
        村民叶森别克说:“之前我分不清大众旅游和生态旅游有啥不一样,培训让我明白了,对新疆山水加娜提老师讲的现在小孩子对传统文化意识淡薄这点,深有体会;通过培训,也了解了其他地方是怎么做生态旅游的,又是怎么把传统生态文化融到旅游中,非常有收获。”
        因疫情影响,村里实地工作遇到了困难,我们尝试了线上方法,联合村两委组织开展了一期“生态文化传承+旅游线上培训会”,用头脑风暴、互动讨论等方式回顾了4次生态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村民小组的成员总结了自身在宣传生态文化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到外地客人更看重当地人们爱护自然的传统。

        “黑肥皂发展回顾图片展”也转到了线上,用黑肥皂小组6年以来54张照片,回顾了具有环保公益内涵的黑肥皂品牌从无到有,特别是2021和2022年,从黑肥皂销售向村庄现场体验活动的策略转变。

        2022年,开展了5次青少年环境教育活动,共529人参与。开展了5次社区生态文化培训,共121位村民参加了。经过培训,“在生态文化传承活动中,村民是什么角色?”“该怎样宣传生态文化,村民讲什么故事?”等几个问题也有了答案: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传统就在牧区的日常生活里,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传承者。
村民巴丁说:“培训完的那晚我想了很久没睡着。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认识什么是牛梭子了。我快70岁了,想给后代留下些什么,如果我不在了,家里老物件就没有任何价值。明年夏天我想在院子里把毡房搭起来,把老物件都放在里面,最起码能让孩子们了解游牧的传统。如果客人和大学生来了,也可以给他们看,给他们讲。到时也让我的孩子们在一旁,知道这些老物件的名称和功能,边看边学,我的孩子们也会好好保存这些老物件的。以后我的孩子们也可以讲给客人和大学生听了。”
组织外地游客体验生态文化
      8月,来自重庆、上海的“乐观地球”亲子环保志愿者26人,体验了村里哈萨克牧民的传统生活,在家庭旅馆体验撒糖礼和传统舞蹈,欣赏冬不拉弹唱,听村里黑肥皂制作能手哈美拉讲黑肥皂的传统、认识原料植物、制作黑肥皂、向刺绣能手娜孜依古丽学习牛奶勾画山脉、动物、花草等刺绣纹样,穿针引线体验传统刺绣。
社区发展基金
      2022年,江布塔斯村环保合作发展小组接待了四批体验生态文化的客人,共81人。小组成员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和提供餐住行等服务获得了34180元收入,收入的10%即3418元作为社区发展基金,由村两委管理。我们入户走访、宣传、收集村民关于社区发展基金使用和管理的意见,大部分成员希望社区发展基金能帮助村庄绿化、发扬传统文化等公共事情上。在管理方面,希望使用要公正、公开,账目清晰。我们也对村委进行了活动流程、信息公开及社区发展基金管理等内容的交流。为增强生态文化传承的参与度,我们还争取了项目资金纳入社区发展基金,用于实施生态保护行动和可持续生计小项目,并讨论制定了具体目标、实施流程和操作原则,为2023年做准备。

参与新疆大学生态社会工作专业建设
        江布塔斯村作为新疆大学的生态社会工作实践基地,我们在村里的工作实践为生态社会工作的专业内涵和学科建设提供了一手素材,并协助一名硕士研究生完成了专业实习。新大专家组还组织疆内外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持续为项目团队提供理论指导,包括口述历史、民众戏剧与社区教育、草原生态本土知识、内蒙古团结经济案例分享等等,6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村民培训、翻译、传播等志愿服务。
         我们也受邀走进新疆大学,分享实践案例,让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生态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与学生的互动也促使我们对实践经验进一步反思。
         新疆大学学生加娜提在实习结束后说:“在项目地感受到了新疆山水老师们的坚韧与勇气,也感受到江布塔斯村所有朋友们的朴实。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也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这几个月‘上山下乡’的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感谢新疆山水对我的支持与培养。”
团队能力提升
        2022年,在万科基金会、合一绿的恒星伙伴计划的支持下,我们参加了行动研究的学习,通过讲座、阅读、凉山实地学习等线下线上形式,对行动者的行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10月,在恒星导师和伙伴的帮助下,我们启动了“牧区应对气候变化乡土知识社区调研”。11月,恒星项目组和四川导师们专门组织了西部主题聚会,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了知识生产、知识产品及乡土知识挖掘。我们也积极参与质兰基金会组织的社区保护、国家公园等主题的线上学习,还得到了质兰对组织传播策略的指导。团队成员还参与了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组织的协助者技能学习,从蜀光老师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协作者。此外,我们也积极参加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的新疆公益人才“种子计划”、国家林草局自然教育导师等培训,在社区工作、项目管理及环境教育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生态文化公众传播
          4月,我们与新疆旅游协会联合举办“环保+公益,旅游新体验”主题线上沙龙,邀请了疆内主要从事生态旅行的机构,探讨公益旅行,并以“将生态文化教育融入旅行体验”进行了主题分享。7月,参加由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丝路自然教育平台主办的“零废弃•轻生活”新疆低碳环保艺术节,通过向公众介绍本土传统环保产品黑肥皂,宣传牧区传统生态文化,传播物尽其用、可持续生活方式。
8月,由丝路自然教育平台发起,我们和查干郭勒乡政府、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青河分局、青河县遨游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在江布塔斯村挂牌“丝路自然教育基地”,希望依托查干乡及两河源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和平台自然教育专家资源,开展青少年自然研学、环境教育活动,宣传生态文化。
        2022年,机构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22篇,阅读量0.85万,微博发布原创文章视频32条,阅读量为7.78万。
寒潮暴雪应急响应
        11月末,阿勒泰地区寒潮暴雪来袭,低温严寒,大雪封路,对项目地的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牛羊缺少饲料,村民取暖、看病都面临很大困难。困难之际,一直支持我们的专家老师、合作伙伴、朋友们、社会爱心人士主动伸出援手,帮助江布塔斯村筹集善款,解决了铲雪车加油清雪、打通道路的燃眉之急。截至12月21日,村委会共收到善款30409元,计划帮助40户困难家庭购买牛羊饲草料,让我们在这个寒冬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从12月中下旬开始,因村委会干部们和我们相继感染新冠,工作推进缓慢。后续,我们会继续协助村委会跟进善款使用,并及时向捐赠人反馈。

不平凡的2022已经过去,我们会继续和关注、支持我们的人一起,全力迎接新的一年。